判断细沙脱水筛的参数是否需要调整,可通过观察生产效果、监测关键指标、分析异常现象三个维度综合判断,结合实际数据与标准值对比,精准定位参数问题。以下是具体判断方法及对应调整方向:
一、从成品砂指标判断:核心效果不达标需调整
(1)含水率超标(高于目标值 2 个百分点以上)
判断依据:成品砂手握成团、落地不散(含水率>12%),或晾晒后减重超过 15%(正常应≤12%)。
可能原因:
振动频率过低(细沙脱水时间不足);
振幅过小(无法有效分离水分);
筛面倾角过大(细沙停留时间短)。
调整方向:参考山东机制砂厂案例,高含水率时可提高振动频率(如从 2500 次 / 分钟调至 2800 次 / 分钟),或减小筛面倾角(如从 12° 调至 10°),延长脱水时间。
(2)细沙回收率下降(低于 85%)
判断依据:筛下水中含砂量明显增加(取 1 升水沉淀,细沙厚度>5mm),或成品砂中目标粒径(0.15-0.3mm)占比下降。
可能原因:
振幅过大(细沙被振碎后穿筛);
筛网目数过大(细沙漏筛);
振动频率与粒径不匹配(如 0.2mm 细沙用 2500 次 / 分钟,振动强度不足)。
调整方向:若细沙过细(0.15-0.2mm),可减小振幅至 3-4mm,或更换更细目数筛网(如 120 目);若因频率不足,可提高至 2800 次 / 分钟增强分离效果。
(3)级配混杂(粗颗粒或细泥过多)
判断依据:成品砂中>0.6mm 粗颗粒占比超 10%(目标应≤5%),或<0.1mm 细泥占比超 8%(目标应≤5%)。
可能原因:
粗颗粒多:振幅过小(无法推动粗沙前进,堆积在筛面);
细泥多:筛网堵塞(细泥无法透筛,混入成品)。
调整方向:粗颗粒多时增大振幅至 6-8mm;细泥多时调大筛面倾角(如从 10° 调至 13°),配合高压水枪清理筛网,减少细泥粘连。
二、从设备运行状态判断:异常现象提示参数失衡
(1)筛网频繁堵塞(每小时需清理 1 次以上)
判断依据:筛网表面出现成片细沙粘连,网孔被细泥封堵超过 30%,脱水效率明显下降(处理量减少 10% 以上)。
可能原因:
筛面倾角过小(细沙停留时间过长,细泥沉积);
振幅不足(无法抖落粘连细沙);
物料含泥量高但参数未调整(如仍用低倾角、低频率)。
调整方向:参考湖南高泥砂场案例,调大筛面倾角至 12°-15°,同时提高振动频率至 2800 次 / 分钟,增强振动力;若含泥量>15%,可配合梯形孔筛网(防堵效果优于方形孔)。
(2)设备振动异常(噪音增大或机身晃动)
判断依据:振动声音从 “均匀嗡鸣” 变为 “刺耳异响”,机身水平偏差>3mm/m,或轴承温度超过 70℃(正常应≤65℃)。
可能原因:
两侧振动电机频率不一致(参数设置偏差>50 次 / 分钟);
振幅过大(超出筛框承重,导致结构共振);
筛网张紧不均(局部受力过大,引发异常振动)。
调整方向:用转速计校准两侧电机频率(误差需≤30 次 / 分钟);振幅过大时减小至 5mm 以内;重新张紧筛网(张力计检测值需均匀在 30-35N/cm)。
(3)进料口或出料口堆积(物料流动不畅)
判断依据:进料口细沙溢出(每小时≥2 次),或出料口细沙堆积超过筛面 1/3 高度。
可能原因:
进料堆积:振动频率过低(无法及时将物料推开);
出料堆积:筛面倾角过小(细沙前进速度慢于进料速度)。
调整方向:进料堆积时提高振动频率(如从 2500 次 / 分钟调至 2700 次 / 分钟);出料堆积时调大倾角(如从 9° 调至 11°),加快细沙输送速度。
三、从生产稳定性判断:波动过大需优化参数适配性
(1)处理量波动大(每小时差异>5 吨)
判断依据:相同进料条件下,1 小时内处理量从 40 吨降至 32 吨(波动超 20%),且与筛网堵塞无关。
可能原因:
振动频率不稳定(电机电压波动或参数设置未锁定);
振幅随物料浓度变化(浓度高时振幅不足,推动无力)。
调整方向:启用变频控制柜锁定频率(如固定 2800 次 / 分钟),避免电压波动影响;浓度高时(>50%)增大振幅 1-2mm(如从 4mm 调至 5mm),增强推力。
(2)环境变化导致效果下滑
判断依据:季节或天气变化后,成品指标明显恶化(如夏季含水率升高 3%,冬季筛网频繁结冰)。
可能原因:
高温(>35℃):电机过热导致频率下降;
严寒(<0℃):细沙结冰堵塞网孔,振动效率降低;
高湿度(>85%):细沙粘性增加,脱水难度上升。
调整方向:高温时给电机加装散热风扇,维持频率稳定;严寒时对筛网保温,同时提高振幅 1mm(增强破冰能力);高湿度时提高频率 100-200 次 / 分钟(如从 2800 调至 2900 次 / 分钟),加速水分蒸发。
四、判断后的验证方法:小范围试调 + 数据对比
单次调整幅度:频率 ±100 次 / 分钟,振幅 ±1mm,倾角 ±1°,避免因调整过大导致新问题;
对比周期:试调后连续运行 2 小时,采集含水率、处理量、堵塞率等数据,与调整前对比;
锁定最优参数:若指标改善(如含水率下降 1-2 个百分点,处理量稳定),则固定该参数;若无改善,再排查其他因素(如筛网磨损、进料浓度变化)。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